【东莞剑道|研究分享】从献身武道到优雅的暴力(节选一)
古龙新派武侠的武艺描写与武学内涵
摘自《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第二期 作者:翁文信
提 要
古龙向有台湾新派武侠创始者的称号,本论文试就其武艺表现的创新之处加以探究。因为武侠小说的模式特征甚多,但最基本的离不开武、侠二字,故笔者以为武侠小说的「新」,至少应该在「武」、「侠」二个基本元素的诠释上有所创新,并且在作为「小说」的基本文字表现与写作技巧上也有所发明,方能称为真正具有转型创新意义的新派武侠。
仅就「武」而言,自平江不肖生以来,武侠小说中的武艺描写就离不开套路化、舞蹈化的表演模式,至多是在武艺的诠解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哲思、艺术以达到「借武论道」的目的。此一模式自二零、三零、四零年代一路发展到五零、六零年代的港、台武侠小说诸家,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逃不开表演式的、借武论道的武艺描写。到了古龙的新派武侠小说里,武艺的描写开始放弃了套路化、舞蹈化,结合心理、气氛的渲染而呈现了新的动作描写。古龙甚至在武侠内涵上从「借武论道」向「献身武道」发展,而使他小说中的武学思维大异于前人。这是古龙在「武」方面的创新之处。
本论文从动作描写谈古龙小说中的武艺表现,并从献身武道谈古龙作品中的武学内涵。试由此说明古龙对武侠小说中的武学的提升之功。
一、前言
武侠小说顾名思义,以「武」与「侠」为主要内容特色。过去,对于「侠」与「义」的关系曾经有过非常多的讨论,古龙的作品在这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表现,但要谈到古龙小说细部描写的最大特征,仍应推其武艺的描写。在本论文中,试以古龙小说中的武艺描写以及所呈现的武学内涵,说明古龙新派武侠小说的转型与创新之处。
二、传统武侠作品中的武艺表现
(一)形象化、程序化、舞蹈化的动作描写
由于中华传统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形象化地学习许多动物的姿态,另一方形成了系列的招数套路,所以,自民初以来,传统武侠小说家笔下的武艺描写,便承袭传统武术的特色,而着重在招式的描写,形成了程序化、舞蹈化的现象。其中,自民初的平江不肖生等开创期武侠作家,到六零年代香港的梁羽生、金庸等成熟期武侠作家的作品相较之下,仍有从象形走向象意的变化发展,诚如梁守中在《武侠小说话古今》中所言:
旧派武侠小说的招式,大多从《拳术精华》之类的书中检来;这类招式,在传武术中确实是存在的。它大多模拟飞禽走兽的活动姿势,或立或伏,或伸或缩,或进或退,或飞或走,或俯或仰,或上或落,或摇头摆尾,或翻身探爪,真是动作多样,姿式优美,令人眼界大开,为之叹赏不已。……
比较一下新旧两派武侠小说1中的招式,便见两者之间有同有异。新武侠小说家既继承了旧武侠小说家那些象形象势的招式,又自出机杼,创造出很多象意的招式来。象形象势的招式重实,可以演练;象意的招式重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多无法取胜。各擅胜场,不可相废。从武术家的眼里看来,象意的招式是难于接受的;但从读者看来,武侠小说中有了这些象意的招式,形意结合,虚实相生,既谐谑风趣,又触发人们的联想,就更其好看了。
从象形象势到象意,传统武侠从民初到六零年代,变化的是招式的描写,不变的是招式的承续。在梁羽生、金庸等传统武侠成熟期的作家笔下,招式的描写,不论是名称的意象唯美, 还是动作的翻飞描写,仍是作品中武艺描写的重要内容,这是所有传统武侠作品的相同特色,也是后来中国台湾地区新派武侠所急于突破的窠臼。以描写招式作为武艺描写的重点,所产生的特色即是武术的程序化与舞蹈化。
就程序化而言,它在各种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建立了各门各派的武术特色与形象,所以一想到少林门派,就不外金刚罗汉,而一提到武当门派,就难逃太极北斗,这些程序化的武术套路,不仅成为各门各派的正宗武艺,也成为武学世界的圈圈框框,于是不论是在小说情节中想要自树一帜的少侠,还是在创作文坛中想要开宗立派的作家,都努力在各大门派的正宗武艺中,另出机杼,翻新各种武艺套数,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既立且破的现象,即一方面强调各大门派正宗武艺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让主角人物往往在各大门派之外自创更高明的 武艺功夫。然而,不论如何地又立又破,传统武侠仍然逃不开程式化的招式的圈限。
就舞蹈化而言,不论是象形还是象意的武艺描写,都使得武艺的呈现有舞蹈化的特色,也都使得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格斗对决变得诗化、美化,在轻灵飞舞、旋起翻落的过招形象描写 中,读者彷佛在观看一场场双人对舞,或者是体操表演,轻灵的动作、美丽的肢体与想象的意境互相交溶,间不容发的生死对决尽化为蝶飞翩翩的美丽过招,武艺犹如舞艺,不但冲淡了武术格斗的残忍血腥,更丰富读者的内在想象,这是一种力与美的结合,肢体动作被隐藏包装在招式描写之中。与之相对,台湾新派武侠则发展出一种追求速度快感的武艺描写,并结合心理状态,发展出全新的武艺描写的美感特征。
以下试举《神雕侠侣》中,杨过以「 黯然销魂掌」与周伯通的「空明拳」过招格斗的段落为例:
杨过自和小龙女在绝情谷断肠崖前分手 ,不久便由神雕带着在海潮之中练功数年之后,……创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与寻常武功大异,厉害之处,全在内力,一共是一十七招。
……取的是江淹〈别赋〉中那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自掌法练成以来,直至此时,方遇到周伯通这等真正的强敌。周伯通听说这是他自创的武功,兴致更高,说道:「正要见识见识!」挥手而上,仍是只用左臂。杨过抬头向天,浑若不见,呼的一掌向自己头顶空空拍出,手掌斜下 ,掌力化成弧形,四散落下。 周伯通知道这一掌力似穹庐,圆转广被 ,实是无可躲闪,当下举掌相迎,「啪」的一下,双掌相交,不由得身子一晃,都只为他过于托大,殊不知他武功虽然决不弱于对方,但一掌对一掌,却不及杨过掌力厚实雄浑。周伯通吐出胸中一口浊气,喝采道:「好!,这是甚么名目!」杨过道:「这叫『杞人忧天』!小心了!下 一招乃是『无中生有』!」周伯通嘻嘻一笑,心想「无中生有」这拳招之名,真是又古怪又有趣,亏这小子想得出来,于是又猱身而上。杨过手臂下垂,绝无半点防御姿式,待得周伯通拳招攻到近肉寸许 ,突然间手足齐动,左掌右袖、双足头锤、连得胸背腰腹 尽皆有招式发出,无一不足伤敌。
我们从上述这段描写中,可以清楚看 到招数套路在对决格斗中的精彩应 用。首 先,杨 过 所 创 之「 黯 然 销 魂 掌 」不仅名称感 人,取自江 淹〈 别 赋 〉,用以比喻杨过对小龙女的思念,如此命 名已是「武如其人」的表现。而除了名称有典故外,招式内容更是大有来 历,将九阴真经、弹指神通、蛤蟆功、打狗棒法……等当时各种最厉害的武功,都融入了「黯然销魂掌」的各招各式之中。因此,「黯然销魂掌」就变成了 集小说中各派武学精华的综艺招式。
其次,在格斗过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黯然销魂掌」是既象形又象意的。不论是「杞人忧天」还是「无中生有」,在招式使出之时,杨过都有相应的动作出现,就此而言,招式是象形的。然而,这象形却又只是皮毛上的形似而言,因为接下来对于这三个招式的描写,又出乎一般武术格斗的技巧之外,变成了虚写,所以,招式之名在此又发挥了象意的作用。除了象形又象意的招式内涵描写外,从 这一段情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杨过和周伯通如何各以程序化的招式应对,此来彼往,都是招式,招招相套,犹如对舞。
再次,这一段描写也看到了传统武侠 小说中,武学、内功、外技三者相合于招式套路的高明手法。段落之初,在介绍「 黯 然 销 魂 掌 」的特色时 ,先 强 调 它 「 厉 害 之 处 , 全 在 内 力 」,这是前提式地说明了「 黯 然 销 魂 掌 」不是一般的外家拳掌,而是结合了内力内劲的武功招式。其后,在格斗的过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黯然销魂掌 」作为武功招式,也有它类似外家拳掌的身法技巧。最后,在细叙「拖泥 带水」这一招时,又以五行之说等武学原理,来衬托其功法的精妙。
招式套路运用之妙,于此可见颠峰了。(未完,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