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运动的起源与演进过程之探讨
摘自《大专体育》 作者:徐维联 杨汉琛
东莞剑道 赛剑社整理分享
一、前 言
剑道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经过时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项运动,源起于中国,发扬于日本。日本以传统的刀法、剑术,并融合中国武术、禅学,随时代演变,形成现代一般所称的「剑道」。对日本而言,剑道是一项尊贵的民族遗产,是一项美德。个人藉由剑道身心的修练来锻炼完美的人格,包括:礼节、恒心、毅力、体力、意志力、魄力等(坪井三郎,76),这些想法、行动,甚至影响日本社会,成为做人处世的信条,国家进步的动力。
在台湾,日据时代剑道为学生修习的运动科目之一 ,在老一辈中无论是医界或学界,普遍都曾接触过这项运动,台湾光复后,推行全民运动,中国台湾地区内的剑道运动爱好者也相继成立民间组织及社团,1958年向技击委员会申请成立击剑部东洋组。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内有关剑道的组织单位,全国性的包括****剑道协会、东洋剑道协会、中华国际剑道协会,及跨国的联谊社团国际社会人剑道俱乐部台湾分部,及各县市剑道委员会,在社会的各阶层和院校已逐渐推展。
中国台湾地区的大专体育总会于1999年成立剑道委员会,对大专剑道运动的推展有良好帮助,90学年度大专益剑道锦标赛共计40个学校58队381位选手参加,并有逐年增加之趋势。杨汉琛、杨志显(民88)指出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大专团队平均成立时间约为21年,历史最久者为37年,最短者不到1年,有关社(队)员参与经验之满意情形,满意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自我的挑战」、「自信心的建立」和 「生活的充实」,各有36.6%、33.6%和32.4%的受访者选择。其次,五分之一以上的受访者对「队友的情谊」、「健康情形的改善」和「技术的提升」均表示满意。经由上述了解剑道是一项可提高精神层次,又可锻炼体魄的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演变,发展出背后意义如此深远的运动,本文就其起源、演变过程、发展概况等略述之。
东莞剑道·赛剑社成员参加剑道比赛
二、起 源
「剑道」这个名称最早出现是距今2,300年战国时代的古书「吴越春秋」。其中一段,越王勾践向剑客问「剑道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剑客答:「剑的形状简单,任谁都能很容易学习,剑的挥舞振动轻灵,有如见到美女优雅的舞姿一般,然而剑之道甚为幽玄深奥,相当难以领悟体会,但能达到剑之道的人,精神充盈,一旦行动,就如猛虎获物般敏捷勇猛,可以寡撃众而无惧 … 。」, 除此之外,在「汉书艺文志」中「剑道三十八篇」也有记载(郭宗波,74)。
纪元前473年,中国的吴被越所灭,原属吴的山东半岛及东夷诸国,如:淮、徐、郯、奄、莒、莱等倭族的难民,渡海逃亡到日本列岛,同时并携带了以青铜制造的「戈」与「剑」等,这大概就是最早出现在日本列岛的金属武器,200多年后,中国进入秦汉 时代,已懂得生产铁器,而这些铁器也随同大陆与朝鲜渡海过来的移民们,一块抵达日本,2世纪后半耶马台国女王,进贡魏四次,获魏明帝赠绢、铜镜和武器(铁矛、铁剑),这时大量的武器进入日本。
三、剑道运动的发展历程
1、原始、古代(约由1万年前-11世纪)
公元前3世纪中叶,青铜器和铁器与水稻种植技术一起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至公 元三世纪,开始从中国进口生铁原料,日本当时已懂得自行加工、溶炼,这些制作技术的代表就是日本刀,从此刀与日本文化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冯璋,85)。
相信大家对剑道的第一印象,脑中立刻浮现的必定是宫本武藏与佐佐木小次郎在严流岛的决斗场面,或是电影中日本武士英姿焕发的气势,在日本因为受到武士道的影响,刀和剑特别受重视,在武士心目中除了是战斗时的武器,更是他们的生命,除此之外日本刀,更有表现出源于铁器时代的锻冶技术,优越地展现出锋刃和线条之美。另一种意义上,刀剑具有祈祷、祭祀、神佑和权力等象征性效用,这一层意义在很多日本的神话和传说中也不难找到,而且更是日本帝位承传的三件神器之一,是皇帝权力的象征,在祈愿或还愿时,也会把刀剑奉献于神前。剑法最初型态「天地人」即现代剑道基本姿势「上中下」三个段位,据传为第2世纪初,日本景行天皇之子「日本武尊」所创,记载于距此600年后,完成的日本最初之书「古书记」和「日本书记」,但这些书上的内容,大多属于类似神话的传说,已无法正考证。
2、平安时代(800-1200年)
由于当时中央政治纷乱,社会失去秩序,盗贼四起,地方的贵族为保卫土地、家园,便授予农民武器进行武术训练,以抵抗盗贼,这些经过训练的人们,就是「武士」的前身,于是地方越来越多人聚众习武,武士于是诞生,武士致力于刀法、剑法的改进,将中国式剑法改变为日本式剑法。社会因应时代的需要,为了武术的修练,因此出现了专门的道场,延历13年(794年),中央迁于京都,在平安大内里的大殿西北角,建立一所「武德殿」,这是日本最早的剑道道馆,到后来遍及于各重要市镇,作为修练柔道、剑道,及每年举办演武大会的场所,甚至在台湾,也可见日人留下的历史古迹,目前全台剩三座武德殿,桃园大溪、高雄旗山的武德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
3、室町中期(1400-1580年)
14世纪初,足利尊氏建立了室町幕府,后来因为幕府将军继承的问题,日本自关东地区到九州岛,分为东西集团,是历史上的战乱时期称为一战国时代。因此各地方的藩主,为求土地与家族繁荣,以统一全国为目标,展开激烈战斗,不单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都竞相习武,一方面能够自卫,另一方面希望能够藉由武艺晋升官阶,于是剑道风气越来越盛。所谓剑术流派、刀法名人,陆续辈出,剑法也被整顿统一,当时剑道练习时,因为还没有防具和竹剑的产生,只能以无任何保护物的面和手挥木刀,无法完全自由地打击,各流因此只做形的反复练习,进击至靠近对方面前即停止,不再继续打下去,由于经验的累积,能击至愈近皮肤其技术就愈优秀(汤野正宪、冈村忠典, 1984),所要求的力量使用与现代剑道中讲究 的「收剑」不谋而合。
4、江户时代(1600-1867年)
德川家康统一天下后,正式进入江户时代,社会恢复秩序,封建制度之后,更确立了阶级制度。本来任何人都可持有的刀、枪,德川幕府规定仅限于「士」才可持有, 因此剑法的修练成为武士们必备的技艺和武士阶级代表,德川幕府也为维持治安而设置武术养成所,从事武士的训练,此时对外流派的比赛也放宽,修练者增多,各流派的接触逐渐频繁。把竹剑长度定为与现在相同的3尺8寸,造成了剑道稳定的发展,更促进了教习方法的统一。此时期的剑法,同时也深深的受了中国儒家和佛教禅宗之影响,把文武两道所支持的人格精神和生活态度等道德上的要求,才视为完成武士修行的方法,不只是单方面武艺的进步,这时期剑与道真正得到文舆武的交会,互相吸纳其精神于一 体,使剑术的修练更臻于完美,就产生了现在大家所称的名词—剑道。
江户时代中期(1710-1770年),由直心影流的长沼四郎左卫门和一刀流的中西忠藏等的考察,产生了头盔、手套、护心等剑道防具和竹剑,于是取代了使用木刀形式的训练,出现了着防具用竹剑做实际击刺的练习方法,此一方法不久即风行全日本,与当今剑道练习法已经很接近。
江户末期(1764年)中西忠藏仿拟头盔, 护胸,笼手而发明了面、胴、小手等护套,也将竹子割成四片,加上先革、中结、约丝、柄革、锷而做成竹刀,并规定打击部位,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因为当时江户时代是和平、安乐的社会,剑道只注重形式,似乎无法满足真实格斗的情形,但又要在和平中提倡剑术的前提下,因此发明了防身装备,作剑道的练习与比赛,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剑道」最初之雏型,使用后可在完善保护下进行激烈的接触比赛也不受伤,后期则发展为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
5、明治、大正时代(1868-1926年)
随着欧美文化之传入,明治天皇带领日本朝向现代化迈进,把过去的阶级封建制度废除,明治9年以法律率明文规定「脱刀令、废刀令」,日本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剑道风气也逐渐衰落,剑士因此「失业」,剑道的重要性几乎完全消逝。为复兴衰颓的剑道、救济剑士的生活,神原健吉曾公开作击剑表演,类似现代的巡回表演,还有人指责这是把剑道当作娱乐,造成夸大比赛的风气、降低剑士的品格,精神上、技术上都与剑道本质脱离,虽然是短暂的作为,效果也不大,但能使剑道融合于大众生活中,对于挽救剑道的衰颓也不无功劳。
日本人以军国主义挂帅,梦想称霸世界,在战场上剑术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治12年的警视局(后来称为警视厅)正式探用剑道,地方警察也跟进,于是剑道风气逐渐复兴,警视厅聚集全国一流剑道专家于一堂,综合各流派的优点,给予现代剑道的发展很大影响(现今日本最优秀之剑道选手皆出自警视厅),明治12-15年(1879-1882年),已有几间学校率先采用剑道教学。
明治28年(1895年),民间武道团体成立大日本武德会,藉此与全国各地各流派联络,全国剑道呈现统一,并创设范士、教士的制度,于是日本剑道步入急速发展的时期。明治44年(1911年),教育部正式将剑道定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剑道已超越身分与地域范畴,透过学校的传授广为普及,这对剑道普及形成一股莫大的力量,剑道人口大量增加。
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200余剑道流派整理统一,制定大日本帝国剑道型(亦即今之日本剑道型),在这些型态中规定有:执刀法、握刀法、移动法、挥刀方向、刀锋、打击的机会、残心、姿势等,对现代剑道有重大影响,日本剑道归而为一,学校间已成立学生剑道联盟,时常举办全国性剑道大会,区域地方大会以及学校对抗比赛。
6、昭和、平成(1926年-现今)。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鼓励国民从事任何提升士气高扬、战斗力增强看齐的时代,使历史上只为个人修养修练的剑道,加注另一层使命,变成国家的剑道,变成战争的战技之一。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联军司令部以武道被国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所鼓舞利用,被视为军事训练之一环为理由,命令剑道、柔道、弓道以及薙刀等各种武道全部自学校体育的教材中完全删除,一般人士的武道活动也全面禁止。1946年,从事武道研究和普及发展达48年之久的大日本武德会解散,其财产被没收,剑道又再度面临存亡危机。
后来由森顺造氏等出面陈情,并反驳谓:「剑道并非如贵部所思,专为学习杀人为本旨之技,其所含更高次元的精神意义为:承习古传诸流攻防体技之间,不仅形而下之体格、体力、健康、长寿等之增进,更能具备形而上之观察、理解、判定、断行、思考、克己、遵节、礼让、信义、仁爱等精神上的教育,故贵部如此禁绝,是否悖民主主义之自由精神,何况,此际原子武器的时代,而却对此剑道有所畏惧而予禁绝,岂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怪事,与浅虑谬误之指施?」,反驳提出后,再加上一些热心、爱好知士推动,剑道禁止的命令获停发。
昭和24年(1949年)举办战后首次全国剑道竞技选手权大会,向总部提出申请,却未获正式批准,但也并不加以禁止,故就在这样形同「默许」的状态下举行,昭和25年,全日本竞技联盟成立,被采用为中、高、大学的正课,并分别于昭和27年、昭和28年,成立全日本剑道联盟,和全日本学生剑道联盟迄今,1953年中学、高中、大学也都探用竹剑比赛作为学校体育的教材,学校剑道始见曙光,翌年解散竹剑比赛联盟,统一为全国日本剑道联盟,加入日本体育协会,自1955年起也以正式项目参加国民体育大会。
昭和59年(1984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家庭妇女剑道大会,对于女性剑道人口的增加相当有帮助。1970年成立国际剑道联盟( In- ternational Kendo Federation,IKF ),举办世界性剑道比赛,努力于国际性的普及和发展, 其他在日本最重要的比赛如:全日本剑道选手权大会、或是由各种机关举办的团体选手权大会,已逐渐普及于各年龄、族群,甚至每年日本有许多指导者出国担任指导的工作,国外也有许多参加讲习,目前剑道已普及到世界各国,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 1,000多万人热衷于剑道这项运动。1979年4月起变更剑道比赛规则、裁判规则,这是剑道复兴20余年之后的重要改革,除了应注意其实行之外,也要更加努力。现在,对各种不同的人种、历史、民族应该如何教导,如何普及,成为新的课题。
四、结语
我国台湾地区目前在世界杯剑道赛连续多次夺得季军,成绩斐然,由于剑道运动并非亚奥运项目,多年来虽在国际间名列世界三强之一,却未获得有关单位的重视,但国内爱好剑道运动人士,未减热情,不断的付出与努力,使得剑道运动得以持续的成长。综合以上对剑道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剑道对人类身心的发展确实是有益的,既可修练个人品德,又可锻炼体魄,相信可为目前经济不景气,面临高失业压力的社会大众,注入一股清流,提供正面之社会功能,希望社会大众能够给予肯定与支持,让剑道运动能够蓬勃发展,迈向亚运会、奥运会的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林木崎译,忠藤义孝原著(76) :剑道入门,8-11页。台南:王家出版社。
彤云译,平川信夫原著(87): 剑道,9-13 页。台北:益群书店。
茂吕美耶(2002) :物语日本 ,14-39页。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杨永良(88) :日本文化史一日本文化的光舆影。台北:语橘文化。
冯璋(85) :日本的智慧 ,111-113页。台北:国际村文库书店有限公司。
张树发译,伊保清次原著(74):剑道必胜讲座。台南:印象行。
刘万来译,坪井三郎原著(76) :少年剑道入门,18-33页。台南:正海出版社。
汤野正宪、冈村忠典(1984):剑道教室,6-17页。台北:联广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杨汉琛、杨志显(88):大专院校剑道运动团队运作现况与需求调查研究。大专院校八十八年度体育学术研 讨会专刊。
郭宗波(74):高雄市剑道委员会建会廿周年祝词。
http://www.kendo.com.tw/intro/chinesekendo.htm 2月25日
台湾剑道(92):剑道简介。
http://www.kendo.com.tw/intro/index.htm 2月25日
东莞剑道·赛剑社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