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菜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剑道动态

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的交流-序言(连载一)【东莞剑道 | 交流分享】

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的交流(连载一)

——摘自马明达教授专题论文集《说剑丛稿》卷四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互相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未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

 首先对古代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步唐先生之后尘,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武艺交流的文章,曾被译介到日本,多少产生一些反响。二十年过去了,出于对此问题的特殊兴趣和责任感,我不断搜求新的材料,认识也有所跟进,早就萌生旧作重写的念头。在这篇新作中,我将把一些新材料和新认识补写进去;同时,为了扩大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又将中、朝武艺交流的若干史事也纳入其中。然而,既限于个人水平,又限于所用资料毕竟以中国文献居多,论述恐仍旧不免偏隘,这是一定要加以申明的。

 先父马凤图(健翊)生前对保存中国的日本双手刀法非常重视,不但要我郑重保存因流传不广而幸未遭到流俗侵染的刀法,而且一定要下功夫去研究它的渊源,认真清理明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多家双手刀图谱,使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显扬当世,传存后代。我1980年那篇旧作,就是遵从先父的嘱咐起笔的,然而初稿完成时先父已溘然作古,正式发表竟一直拖到“文革”恶梦醒来以后。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度撰写这篇文章时,的确深深感觉我的研究进度太过滞缓,至今为止,仍然还有很多问题说不大清楚,还有不少工作需要继续做下去。思之,真是愧对先父遗教,不免为之凄惘。

《丛稿》所收论文的内容,集中在对古代兵器、武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同时也稍稍涉及到某些当代武术问题。这是合乎逻辑的延伸。因为当代武术是古代武艺体育化了的遗存和衍变,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民间某些武术品种,自身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含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马氏通备武学” “赛恩剑术研习社”

东莞剑道 剑道 功夫 日本刀 武士 武士刀 武术

井上义彦(八段)范士的专访【东莞剑道 | 交流分享】
剑道形(KENDO KATA) 1-10本目【东莞剑道 | 技术分享】

粤ICP备2022113072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716号